联系方式

参展服务:高超  13668157824(V)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19108030718(V)
     西南医疗展 微信公众号

展会新闻 » 2022成渝医疗展:我们所看见的奇迹,其实是他们的不放弃……

我们所看见的奇迹,其实是他们的不放弃……           

这是一场生命的接力 更是一场责任与使命的接力

不放弃

 不放弃是一种信念 更是一种责任 不放弃的背后是一群训练有素的“战士” 他们终日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 与时间赛跑 与死神谈判 …   

13岁少年命悬一线

急诊抢救有条不紊

“滴嘟……滴嘟……”

2022年2月26日 星期六 16:40 

一阵急促的铃声打破了午后的沉寂,120急救车又一次驶入三明市第一医院。     

“3.5小时前,13岁少年林某(化名)在家中被他人用刀刺伤多处……”院前急救人员口头报告病史。    

 接诊的急诊一线医师李迎查体,患儿神志淡漠、口唇苍白、四肢湿冷、血压90/40mmHg、脉搏118次/分,见右上臂、右肘部、右胸部、右上腹部、背部共十多处长约2-10CM的刀伤。李迎对伤情作了初步判断,目前,最严重的是胸腹联合伤引起的失血性休克,立刻下达病重通知,联系二线医生,严密监测生命征、完善抽血全套、紧急申请备血、创口包扎止血、床边彩超,并请多学科会诊。同时,当班护士将情况汇报科主任和护士长。 经紧急加压输液快速扩容后,患儿血压回升至110/59mmHg,脉搏下降至90次/分,生命征趋于稳定,为后续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。    

 随后,急诊二线主治医师刘其柱、胸心外科主治医师叶树柳、小儿外科主治医师黄可出、吴真真也赶到急诊抢救室。床旁彩超提示肝破裂、腹腔积液、胸腔未见积血……“立刻送PICU,做术前准备。”

“探查,必须马上手术探查。”几位会诊医生意见一致。吸氧、心电监护、留置导尿、监测尿量、输注红细胞……医务人员们一路小跑护送患儿到PICU(儿童重症监护室),完善术前准备。    

多学科联合手术

不放弃任何希望

 19:30 

患儿送至手术室。此前, 麻醉团队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。麻醉科副主任医师王声在最短时间内为患儿施行了气管内插管全麻,保证患儿的通气氧合。同时,在超声引导下,完成了深静脉及动脉穿刺置管。 患儿 多个重要脏器刺伤,活动性出血极其凶险,生命征极不稳定。 此时的手术室就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,而麻醉医生就是这个战场的“总指挥”。在这场惊心动魄的“血战”中,他们为患儿实行 肺保护性通气、容量管理、抗休克治疗、保护重要脏器的灌注 等一系列抢救措施,维持术中生命征稳定, 解决各种术中突发情况和难以预知的风险,全力保障手术顺利进行。他们就像在风暴里,拉着生与死的风筝线,一刻也不敢松懈。   

由于患儿 肝破裂,随时可能会因大出血危及生命。 经讨论,决定由小儿外科黄可出医疗团队先行上台,为患儿进行肝破裂修补。医疗团队采用胸腹腔镜为患儿完成了肝破裂修补、膈肌破裂修补、胸壁清创缝合及腹壁清创缝合。

18891646784218617

20:35 

骨科副主任医师郭立利、钟金东上台,见患儿右上臂上段外侧一约11cmV型挫裂口,深达肱骨,肱骨部分骨折缺损,三角肌、肱肌、肱二头肌大部分断裂,右肘部贯通伤,右肘部外侧一长约5cm纵形挫裂口 ,尺侧一长约2cm纵形挫裂口,离尺神经、正中神经、桡神经仅0.5厘米。如果伤了神经,右上肢就残疾了。除了要保证清创缝合的效果,还要考虑到患儿未来的生活质量和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,医疗团队为患儿实施了“右上臂清创缝合+三角肌、肱肌、肱二头肌、肱肌大部分断裂重建+右肘部清创缝合+血管、神经探查+肱肌、旋前圆肌、肱桡肌、指总伸肌、桡侧腕伸肌、尺侧腕伸肌断裂重建+石膏托外固定术”。

72781646784219556

23:00 

正当所有人以为手术即将顺利结束,医疗团队为患儿进行胸腔探查,清除胸腔内血凝块时,突然, 大量鲜血喷涌而出…… “能救活吗?”巨大的出血量让大家不寒而栗。 “必须救活。”这是台上台下十多位医务人员共同的心愿。 黄可出发现胸腔镜探查困难,考虑到 心脏破裂出血异常凶猛, 稍有不慎便可危及患儿生命,暂时以纱布块按压止血,急请胸心外科会诊,同时 连接血液回收装置,随时回收回输胸腔自体血。

20731646784220379

胸心外科主任医师周文华、主治医师叶树柳第一时间赶到现场,一边按压止血,一边迅速打开胸腔,扩大心包破裂口,见患儿右心房有一长约2cm裂口,随着心脏跳动,血液自裂口涌出。周文华、叶树柳不敢有丝毫懈怠,迅速控制出血, 以无损伤线加垫片连续缝合右心房裂口, 出血止住了,台上台下所有人都长长出了一口气。吸净心包内积血,探查心脏无其他损伤,继续探查胸腔,发现 右肺下叶有两处破裂口,右肺中叶近肺门处有一较深的破裂口, 分别予以缝合修补。 凌晨的夜空星星点点,手术室里灯火通明,不放弃是大家共同的信念。 由于心脏一直处在快速跳动中,需要精准的手法,才能准确夹闭破口;夹闭后又需要稳定的缝合,才可修复破口。 周文华、叶树柳不敢有丝毫马虎,谨小慎微地操作。终于,心房破口缝合了,血止住了。

2月27日  2:15

历时近7个小时的手术顺利结束。 术中出血约2500ml(含胸腹腔内积血),输红细胞悬液1500ml、血浆1000ml、冷沉淀500ml,靠着自体血回收系统输入自体血600ml。

系统化重症监护

护佑少年度过危险期

2月27日 3:30

患儿闯过了手术关,送入PICU。PICU的医疗团队接过生命的接力棒,继续为患儿保驾护航。儿科主任医师魏恩焕、主治医师黄时侠知道  手术结束仅仅是第一步,  后面还有很多难关需要克服。 此时,患儿为术后气管插管中、麻醉状态、血压不稳定。魏恩焕指示,予以  呼吸机辅助通气、镇痛、镇静、止血、升压、补液支持、抗感染  及预防并发症等一系列综合抢救治疗。 这注定又是一个不眠夜。但他们没有任何怨言。  “值班可不眠,愿生命安好。”  这不仅是黄时侠的心声,也是所有医务人员的心声。

7:30

  经过大家通宵守护,患儿终于苏醒了,医务人员们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考虑患儿 心脏破裂、肺破裂、心功能差, PICU医疗团队决定继续予以 呼吸机辅助通气。 为缓解呼吸机带来的焦躁不安,也为缓解手术创口带来的疼痛,医疗团队同时予以患儿 镇痛、镇静 及支持治疗。 之后,患儿反复出现血压不稳定、凝血功能异常、心功能异常等突发情况,医疗团队实时根据患儿情况予以扩容、升压、强心、输血、输白蛋白等治疗。

3月1日

 经过三天三夜的努力,患儿呼吸功能逐渐恢复,血压、心功能、内环境也日趋平稳,终于成功脱机。因患儿手术创伤极大,身体机能仍差,只能进食流质饮食,护理人员们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,小心喂食,继续抗感染、保肝、维持血压等相关治疗。

79701646784220770

3月7日

经过多个科室九天九夜的不懈努力,13岁少年林某终于 顺利度过出血、休克、感染、凝血功能障碍、肝肾功障碍等多重难关, 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。

89021646784221106

这是一场生命的接力 更是一场责任与使命的接力 急诊科、麻醉科、小儿外科、骨科、胸心外科、PICU……十多个科室几十位医务人 员用使命换生命,用责任换担当,护 送患儿闯过了一关又一关。与死神的谈判,他们又赢了一回。 这份幸运的背后,是三明市第一医院多学科各自发挥学科优势,同时又紧密协作的结果,充分彰显了院医疗团队对急危重症患者过硬的综合救治能力。


    
返回顶部